鯉魚兒健康書摘 – 翻轉醫療 by 王明鉅醫師
最近因為健保醫材新制,再次浮現健保制度問題。剛好拜讀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現任台大醫院麻醉科主任王明鉅醫師的著作「翻轉醫療」,透過他在台大竹東分院擔任院長的經驗,釐清了健保制度最根本的問題在於「重治療,輕預防」。更難能可貴的是王醫師不僅提出問題點,更著手進行自己的改革實驗,實在令人欽佩。
健保制度的問題
健保制度最大核心的問題在於我們對於資源分配的極度不平均,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然而每年健保支出中,針對「預防疾病」、「健康照護」的經費不及「醫療處置」的百分之一。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用在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投入的預算僅 60 億元,其中 40 億元來自菸捐,而全民健保為民眾治病的費用高達 6,000 億元。
從供給面來看,醫療單位在健保給付制度下,只有透過「治療行為」才有辦法賺到健保點數,先期的預防疾病就算做得再好也無利可圖,導致所有醫療單位都把主要業務訴求在「治病」上;而需求面端,同樣是健保制度下,民眾在預繳保費後,很容易形成「吃到飽」的觀念,既然去大醫院看病跟小診所看病的成本差不多,再加上台灣地狹人稠,交通方便,當然使得民眾紛紛前往大醫院看病,大醫院不僅醫療設備先進、還有各種專科任你看,享受一站式購物的爽快。
可以看出健保的制度,徹底影響了醫療產業在供給與需求端的行為改變,並造成了許多嚴重的問題。
其中產生最嚴重的狀況是,醫療分級制度的崩壞。從王醫師貫穿書中的二十字箴言:「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大病不致命」,可以說是醫療分級制度徹底落實下,有機會達成的完美境界,然而現今健保制度,因資源極度不平均,只著眼於「大病不致命」,前面三個應該是社區醫院或小診所的功能,因沒有足夠的資源而成效不彰。
從肺癌來看健保制度問題
全民健保每年花在肺癌這個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上面的費用是 108 億,其中藥就佔了 51 億,光是花在末期標靶藥物艾瑞莎(Irressa)與化療藥物愛寧達(Alimta)的費用,每年就高達約全部肺癌藥物費用的一半 24 億元。最慘的是,台灣並不是醫療大國,這些標靶藥物全仰賴進口,等於是在幫國外創造 GDP。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健保為了避免破產,只有開源與節流兩條路,漲保費容易流失選票,在政治考量下,很難達到開源目標,節流方面,只能想盡辦法節省醫療從業人員的支出以及盡可能壓低進口藥品的價格,造成新聞時不時有醫療血汗勞工的新聞發生,而壓低進口藥品價格也會降低藥廠將好的新藥引入台灣的意願,造成惡性循環。
這樣看起來,情況好像很糟,健保似乎走投無路,只能等待破產,對吧?但其實不然。如果肺癌可以在早期發現,治療的方法只需要手術,不必進行化學治療,也不必使用任何標靶藥物,後續我們探討的問題就可以被避免,這就是預防重於治療最實際的案例。
但在現行的健保制度下,預防重於治療永遠是口號。
同樣以肺癌為例,要能夠在早期就發現肺癌,一般的X光胸檢查是無法做到的,但卻可以透過低輻射劑量電腦斷層(Low Dos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LDCT) 來達成,不過因為健保不給付這項檢查,要說服一個沒病沒痛、自認健康的人花 6,000 元進行只有五分鐘的檢查,實在難如登天。
但王醫師想要證實「預防勝於治療」的價值。
他透過企業捐款,在台大竹東分院打造了台大東健康中心,並舉辦了萬人肺癌篩檢計畫,讓一般民眾只需花 2,000 元,即可進行肺癌篩檢,透過這樣的活動,的確發現了許多早期肺癌患者,及早治療並省下許多後續支出,避免上述的窘境。
再以流感為例
2015 -2016 季節性流感大流行為例,流感疫苗的接種率只有 30%,由於接種率太低,導致流感重症病人超過一千人,甚至有的需要使用葉克膜來救命,死亡人數超過百人,比 2003 年 SARS 的死亡人數還多上許多,而其中超過 95% 的流感重症病人都沒有施打疫苗。疫苗的接種,不就是基層醫師最可以發揮預防醫學的角色,最可以讓民眾保持健康不生病嗎?
要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健保只要提供誘因,讓基層醫師發揮「預防」的角色,就能有效控制流感病情,更能減少後續的醫療支出與健保負擔,形成正向循環。
對於健康促進、疾病控制與照護,這些可以讓人維持健康的重要工作,在臨床醫師的養成階段,醫學教育與臨床訓練給予的關注太少,到了執業階段,全民健保更沒提供誘因讓醫師重視。社會只重視能把病治好的功勞,卻不重視努力維持健康、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的苦勞。
如何解決健保困境?
透過王醫師精闢的分析,可以知道健保最大的問題在於制度上根本設計的缺陷,導致台灣目前的醫療現狀:健康的人不重視健康,沒有健康的人,因為看病方便便宜,也不會努力維持健康。人民最需要的是「健康」而不是「治病」,根據資料顯示,自從健保開辦以來,儘管國人的平均餘命有顯著增加,但國人的健康餘命相較起來卻幾乎沒有進步,表示台灣目前的健保制度將絕大部分的資源用於延長這些生大病的人的壽命,然而儘管我們耗盡一切資源,卻也只是讓生重病的人的晚年在病房度過,這樣真的比較好嗎?
翻轉健保困境,最重要的是制度與觀念上的徹底改變,重新設計制度,將「預防勝於治療深入人心」並採取相對行動,例如王醫師試辦的「萬人肺癌篩檢」就是絕佳的例子。
透過機制設計給予誘因,讓醫療分級制度可以徹底執行,社區醫院與診所可以發揮預防醫學與健康維持的功能,最後就能達成「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大病不致命」的終極目標。
結論
為什麼鯉魚兒會這麼致力推廣「氫分子保健」?其實與王醫師的想法不謀而合,儘管氫氣在目前並非醫療器械,針對特定疾病的治療效果仍須更大規模的臨床來證實,然而有超過上千篇的論文研究,不管是動物實驗或人體臨床實驗,都證實了氫氣對於我們的疾病預防、症狀舒緩具有明顯的價值,更重要的是,截至目前為止,氫氣在人體的應用仍沒有發現副作用,這讓氫氣在預防醫學上取得得天獨厚的角色,若我們平常都能利用氫氣,讓健康的人不生病,就能有效減少健保支出,減輕醫療人員的負擔,我想這就是氫氣有機會扮演的角色吧!
若您想完整了解王明鉅醫師對於健保或其他醫療議題上的想法,可以點擊以下連結,追蹤他的臉書。